汲古涵今:区氏家具携佳士得呈现极致“当代书房艺术”展
摘要:“汲古涵今——当代书房艺术”展,精选了全球90余件艺术品与生活器具,围绕书房文化与书房功能的延伸展开。展览从生活切入,将区氏制作的中国明式经典家具、包豪斯思潮影响下的现代主义家具,以及众多艺术品自然有机地陈列在一起,营造出一个适用于生活又具...
视线左侧置一对黄花梨圈椅,中央有柔软舒适的沙发可供围坐。面前安置了一几一凳一拳石,还有两只宫灯,靠墙立着一对亮格柜,凑近细看门板系一木而做,质朴辽阔,低调奢华。
茶室中央是一张四面平式宽大茶桌配四出头官帽椅,造型简练利落。茶桌右侧角落有一带底座圆角柜和一只三弯腿五足圆香几,灵动自然。茶桌前摆放的是丹麦设计师汉斯韦格纳1944年设计的“中国椅”,其灵感来自明式圈椅,充分借鉴了圈椅的舒适性和线条感。茶桌上摆着紫砂壶、茶杯、建水、盖置、茶匙、茶盘等各式茶道具。
对面墙边摆着两张柯步西耶设计的LC-2黑色沙发,用不锈钢和真皮制成,刚硬和柔软和谐共存。沙发侧面的墙上悬挂的是一幅摄影师陈漫大学时期的作品《双米奇2号》。
中西方气息在空间内无声交融,可以坐语道德,畅怀舒啸……
关于中式家具在当代语境下的呈现方式,关于古为今用的诠释角度,关于艺术生活化的有趣探索,关于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还有什么可以在当下想像和发生?
今年6月,佳士得在北京搭建了五个实景空间,营造了一个理想中的“家”。
Old is new
2015年,佳士得在纽约还原了安思远的华美大宅,将一代中国古董大亨的生前家居空间,呈现在世人面前,也将西方收藏大家的生活起居文化带回中国。
2015年,佳士得在纽约还原了安思远的家
2019年,佳士得呈现了收藏大亨欧云伉俪的家
安思远之后,佳士得又陆续将一众西方重要藏家的家居空间呈现在拍前预展,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时尚收藏风潮。
而在中国,随着接收到的收藏信息日趋丰富,国人对艺术日用和陈设美学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深的渴求。
2019年6月13日-21日,佳士得以私人洽购的方式,在北京佳士得艺术中心模拟了一个精致美好的“家”。
这个“家”,有客厅、偏厅、茶室、佛堂、书房组成,以古为今用的方式,围绕生活、艺术、设计三个层面,展开一系列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汲古涵今——当代书房艺术”展
此次“汲古涵今——当代书房艺术”展,精选了全球90余件艺术品与生活器具,围绕书房文化与书房功能的延伸展开。
展览从生活切入,将区氏制作的中国明式经典家具、包豪斯思潮影响下的现代主义家具、北欧设计、意大利当代设计的家具和家饰品,以及吴昌硕、吴湖帆、王原祁、金俊明等古代文人画家作品,和井上有一、杉本博司等日本艺术家作品,自然有机地陈列在一起,营造出一个适用于生活又具有高度审美的艺术化生活场景,移步换景,值得品味。
再现“王世襄书房”
一定还记得近期热文“王世襄最有温度的旧藏:生前自用的4000册图书整体拍卖”,王世襄生前自用的十柜图书4000册,6月初刚刚由中国嘉德拍卖,而买方正是参与此次“汲古涵今”展览的区氏家具。
此次展览的书房空间,陈列了数十本王世襄先生藏书(部分),成为一大亮点。
“王世襄书房”
画案上的有些书摊开了,夹着某封书信或邀请卡或报纸剪报,王老使用的痕迹清晰可见。静静凝视间,仿佛能见到老先生挑灯夜下执笔静读的身影,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从嘉德竞拍成功到进入佳士得展览,前后不足十天,如此紧密无缺的“完美衔接”,令人不得不怀疑,这是“蓄谋已久”还是“机缘巧合”?
在展览现场,我分别就时间线问题采访了佳士得、区氏和山外,得到的答案是,展览的确是“蓄谋已久”,从一年前就开始筹备,调用的资源和展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称得上是佳士得(北京)开业以来的之精、之最。而王世襄藏书加入展览,纯属顺势而为的“意外之喜”。
展览本身筹备已久,王世襄藏书的加入纯属“意外之喜”
买家区锦泽告诉我,这些年跟随父亲区胜春从事中式家具制作行业,已经翻烂了好几本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从未想过有一天能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王老的精神殿堂。
书买到以后,他们粗粗检阅过,结果“天天有彩蛋”,“一天翻一本,天天过圣诞”,加之筹备一年的展览终于定下来于6月开展,王老藏书顺理成章地进入“书房”空间展览——恐怕再没有比这更合适书房的展品了。
当然,这仅仅是王老藏书的极小一部分展示。关于4000册图书的下一步归宿,区氏正在筹备长期的准备工作,有计划在中山打造一间中国家具主题资料馆,专门对这批藏书进行保存、展示和研究,并对公众预约开放。
是展览,也是美学教育
为期一周的展览期间,每天都有一场主题讲座或论坛,配合网络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美的教育。
6月17日下午,佳士得在艺术中心一楼举办了一场“东西方坐具”的主题论坛,邀请了六位中式家具研究者与西方家具研究者做了精彩的分享和对话。
6月17日下午的东西方坐具”主题论坛
柯惕思先生在分享他心中最好的一张椅子
张金华在分享一张特别的躺椅,这张椅子收录在他的第二本书中(未出版)
邓彬在分享明式家具和北欧家具的比较与不同
重量级观众互动:知名艺术家徐累和主讲嘉宾交流对明式家具的看法
重量级观众互动:故宫博物院专家张志辉和嘉宾交流
论坛嘉宾合影。从左至右:李宓(家天地艺术总监)、区锦泽(中山区氏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李孟苏(设计家具研究者)、张金华(《维扬明式家具》作者)、柯惕思(古典家具研究学者)、胡伟爔(佳士得中国区总经理)
论坛结束后,几位嘉宾也聊了聊他们对展览的印象和王世襄藏书的寄望:
柯惕思(Curtis Evarts),美国人,著名中国古家具收藏家、学者,上海“善居”主人
我觉得这是在展示现代的生活方式。不再是整个房间都展示黄花梨家具,而是用黄花梨家具搭配古今中外各式艺术品,空间里有了木,还加入了石头、植物,还能看到金、铁、陶等元素的器物,就像中国讲究“五行”的概念一样,空间有了五行元素,就会自然变得平衡和协调。
我认识区氏有十几年了,最近还有去过两三次。他们在不断研究、复制和改良明式经典家具,在行业内很受认可。这次他们和佳士得合作,以展览的方式展现传统家具的多样性,我觉得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这样的事情本来应该是政府和博物馆来做的。
我和王世襄先生是老朋友,嘉德拍卖时我有去看预展,也很关注这批书的动向。王世襄受过很好的英文教育,他的外国朋友非常多,他的藏书里就有很多外国友人赠送给他的书,有些在图书馆里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我很高兴区氏收藏了这批书,中国需要更多他们这样的人敢做这样的事情,如果能更多地集中起来这样珍贵的书籍资料,对今后中国家具的研究和进步,都会是很好的事。
张金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家具鉴定专家,《维扬明式家具》作者,叙和堂主人
展览中西交汇,古今纵横,以功能及美学为主调,呈现当代生活场景的多元姿态,也是一种时代的趋势。
寄希区氏化私为公,并借签王世襄先生的治学之道,不断扩大传统木作家具的研究成果。
邓彬,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金缮修复研究者
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展览,古为今用的跨界混搭,在今天是一种潮流。毕竟我们是现代人,生活在现代空间,建筑空间也和明代很不一样了,审美习惯也是当下的,各种元素、各种风格的家具混搭融合,适应当下的潮流,也是大势所趋。
另外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明式家具能够完美融入这个环境。是因为它符合中国造物的精神:克制、谦虚、内敛,天生低调,因此能够和北欧、意大利家具和谐共处,相互拥抱。
区氏买到王世襄的藏书,我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当时很激动,对他们表示了祝贺。对于前辈文化学者的整体书籍收藏,之前没有人做过,区氏作为一个新家具企业能有这样的魄力,我挺意外,也不意外。因为王世襄是明式家具学科的奠基人,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太大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十柜图书组成了他当年知识构成和思想智力的物质化空间。单本书籍的价值毕竟有限,像这样完整的一个知识构成物理空间太难得了,是一笔巨大的无形的财富。收藏了它们,相当于收藏了王世襄先生的书房,非常有意义。
这批图书不仅仅具有收藏价值,更有教育和研究的属性,我个人希望今后区氏能够开放给学者和有识之士,作为他们研究的一个阵地,让王世襄先生的思想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李孟苏,设计文化研究者,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著有《为生活的设计——丹麦设计的9堂课》一书等
我觉得这样的混搭展览挺好的,刚才看到有一个空间,左右摆着一对中式落地宫灯,中间是一张绿色沙发,前面是几何造型的亚克力茶几,这种带有冲突感的融入,感觉很棒。
展览现场
艺术家徐累观展
演员郭涛观展
区胜春和区锦泽陪同客人参观
在今天处于极寒之下的古典家具市场,“汲古涵今——当代书房艺术”展以高规格、高质量的展品和陈设亮相佳士得,无疑对整个家居行业带来了积极正面的示范和提振作用,亦表现出了老牌家具企业区氏的底气和文化自信。
也正是处于市场寒冬时,此番展览才愈发显得抢眼和珍贵。有些机会,从来不是由市场冷或热带来的,而是人们亲手创造出来的。
“如果有新世界,一定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新世界。”文章出处为:品牌红木网(www.328f.cn)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